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2017号提案的答复-ks8凯发官方网站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2017号提案的答复
闽教办案函〔2021〕82号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21-09-26 17:41

  《关于积极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2021201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阵地作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将相关知识纳入各级教育教学内容,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完善长效机制。一是会同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闽教发〔2020〕22号),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绿色学校创建的重要内容,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垃圾分类绿色管理制度。二是修订文明校园考评体系,将“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作为文明校园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刚性约束引导学校抓好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是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落实目标任务、分类原则、收运及处置设施配置和处置程序。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引领。深入推进学校垃圾分类评估工作,加强督促检查,逐步完善包括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

  二、推进课程建设。一是研制《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规划指导纲要》,将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的重要内容,系统规划各学段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教学内容,以课程实施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目前,正在修订的地方课程教材《海西家园》中已融入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内容,预计将在2021年秋季学期全省开始使用。二是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各级各类学校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化学等国家课程教材中进行有机渗透,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重点强化,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详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

  三、深化教学融合。一是做好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规划,将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地方课程建设规划,系统规划各学段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教学内容;鼓励并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地方实际,开发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主题的校本课程和教育读本。二是推动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和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活动等活动中,指导成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社团,举办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夏令营,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网上签名寄语、特色班队会、家校社联动、主题论坛等,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实践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我省已投入使用的169家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将垃圾分类宣传作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先后遴选建设两批23个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和志愿者团队,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实践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形成师生互促共进、家校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在今后工作中,我厅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强化课堂教育教学。加快推动建设相关地方课程,系统规划各学段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教学内容,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开发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指导高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相关选修课程。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以课程实施促进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习惯养成。

  二是强化课外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校外教育场所的育人作用,在社会实践、研学实践和劳动实践中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注重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体验,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宣传作为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引领大中小学生作生态文明建设和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坚持把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为文明校园评比的重要内容,通过刚性约束引导学校有效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注重发现培育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扩大普及范围和覆盖面。

  四是强化“家校社”联动。以青少年为重点,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通过家校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促进“家校社”联动,强化家校协同共育,引导家长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

  2021年7月22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网站地图